广东行业网 > 资讯 > 正文

最近更新

一亩山万元钱 科技特派员助力林下经济发展

2023-08-02 21:23:36 来源: 潮新闻客户端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邹宸 范国飞 通讯员 朱齐超

近日,浙江省“千村万元”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现场会在开化召开。会议指出,浙江省林下经济初步形成了“一业兴百业旺”的良好局面,林下经济日益成为浙江省生态林业的底色、富民林业的亮色、人文林业的特色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这一过程中,林业科技特派员多年来深入乡村驻点帮扶,推广新产品、新技术,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把食用菌种到山林间

张晓勉带动科技富农

当30年食用菌种植大户遇到30岁林业博士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2013年, 刚过而立之年的浙江省林科院副研究员张晓勉派驻到磐安县双峰乡,成为了一名科技特派员。

浙江磐安是“中国香菇之乡”,鲜香菇出口销量占据全球三分之一,具有较高的知名度。当时,磐安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包金亮在大棚里种植了近30年的食用菌,已然是一名资深的种植大户。

传统的田间大棚栽种占用农地,现代的工厂化栽培在土地和工厂建设上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还有更好的栽培模式吗?张晓勉到达双峰乡后,包金亮找到了他,想要技术指导。

张晓勉(右一)

“种食用菌你比我懂,如果你有兴趣搞林下经济,把食用菌种到山上,我可以帮你!”听了张晓勉的话,包金亮顿时眼前一亮,两人一拍即合。张晓勉开始将农业的食用菌与现代林业进行嫁接,延伸食用菌产业链,帮助林农增收。

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,食用菌林下返野生栽培项目实现了实用菌生产成品率99%,污染率1%以下,项目建设的60亩示范基地年销售收入120万元以上。

依托科技特派员的良好平台,张晓勉与包金亮又联合研建了“林菌虫生态循环模式”,实现“林业废弃物、菌棒/菌料(工厂化培养)、林下返野生菌菇栽培、菌渣工厂化养虫、虫入药/食用/观赏、虫粪返林”等多级生态循环。整个技术模式可使单位面积山林经济产出增加20%以上,经济效益十分可观,是“一亩山万元钱”科技富民模式的拓展版。

扎根双峰乡后,张晓勉以自身专业知识和省林科院科研技术力量为依靠,累计完成各类科技项目11项,带动200余户林农发展林菌虫生态种养,面积近600亩;在杭州、宁波、绍兴、上海、新疆等地辐射推广林菌虫生态循环技术,面积达到近1.3万亩。

“未来,我将继续在林下食用菌新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、多功能昆虫筛选及应用、森林康养产品开发等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为整个派驻县提供更优质的科技服务,为当地实现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” 张晓勉表示。

竹山遍地是“黄金”

郭子武指导林农提升经济效益

浙江江山保安乡毛竹林资源十分丰富,面积近4万亩,超过林地面积三分之一,立竹量达500余万株,素有“江山竹乡”之称。

2007年,江山被确定为全国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市(县),尚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郭子武参与了毛竹林效益提升技术的研究。

经过系统调查和研究,郭子武及其团队先后发掘出披针叶茴香、草珊瑚等10余种适合毛竹林复合经营的植物材料。为了好中选优,他们几乎跑遍了全省主要“竹乡”,最终确定了多花黄精作为毛竹林下黄精栽培的优先种。

接下来的几年间,郭子武与他的团队又开展了种植技术的科技攻关,先后攻克了林分结构需求、水肥供应及科学采收等技术难题,创新集成了毛竹林下黄精复合经营技术。

郭子武(右一)

2017年,郭子武作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进驻保安乡。当时乡里的不少竹农没有林下经济的概念,更没有林下种东西的习惯。郭子武通过科技培训、田间指导,把技术送到竹农心里去。“我们当时选择基础比较好、经验比较丰富的竹农进行培训,手把手教他种黄精。经过20多次的技术培训和100多次的田间技术指导,终于把技术从论文里挪到了大地上。”郭子武表示。

竹农祝严骏是保安乡最早开始尝试多花黄精新品种的种植户,竹林的密度、黄精种植的间隔距离、竹林的坡度等事无巨细,郭子武一一悉心指导。眼下,祝严骏2018年种下的200多亩多花黄精陆续迎来了丰收。

2022年,保安乡毛竹林下黄精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,示范林(3年)产量达2160公斤/亩,亩产值高达6.5万元,亩年新增效益1.23万元以上,成为浙江省“一亩山万元钱”的典型模式。目前,全乡林下经济产值超过7000万元,是2016年前的10倍,已成为保安乡重点扶持发展的农林产业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现在竹山遍地是“黄金”了。

“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,能够做自己喜欢做、愿意做,并且对老百姓十分有益的事,我觉得这是很幸福的。”郭子武表示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[责任编辑: SH002 ]
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562084